![]() |
圖片來源:維基百科。 |
2009年國際華人諧星成龍在海南博鰲亞洲論壇一句「香港和台灣因太自由而很亂,所以中國人一定是需要管的,否則便會為所欲為。」在現在看來依舊是饒富興味。這句話就成龍個人而言可分為兩個層次:一、他確實在財務和性生活方面需要被林鳳嬌管以免再次犯下「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」;二、就一個特技演員而言,顯然中共政協委員是相對安穩的工作。成龍這句話不難讓人聯想到最近反對社會運動者引用的羅蘭夫人「自由自由,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!」。
同樣一句話在不同語境有不同涵義,必須從原句出處與引用者各自所處的時空脈絡來理解本意和引申義。這句話出自法國大革命時羅蘭夫人的遺言。一般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他在反省自1789年革命爆發以來「自由」被無限上綱,這種解釋淺白但顯然忽略了當時的歷史脈絡:「自由」作為一種革命語言象徵共和國建立的正當性,在雅各賓派主政、面臨內憂外患的法國,為了捍衛共和國的自由(生存)而對外出兵、對內肅清反對勢力是必要之惡。換言之,羅蘭夫人所說的惡是源於雅各賓政權以自由之名所遂行之惡,與之相似的是近代中國以「革命」之名對「反革命」者進行的屠戮行為。
回到現在,援引這句話的人們多是對「太自由」之惡進行檢討,這種檢討意味著援引者認定自由有其限度,以現行體制中模糊的道德觀念和道德的最低底線——法律為基準。是以踩在他們的道德紅線而無涉司法的「太自由」引來焦慮,違法而以「自由」之名更是激起他們的反制。然而最根本的原因在於對這些人對現行體制的認同或無知:認同源於既得利益者的身分,而無知則是對體制的不求甚解。倘若從羅蘭夫人的本意來理解,自由一詞可以被置換的——惡(尤其大惡)來自當權者,無論以什麼為名;而從多數的引用者而言,作為既得利益者是可以理解(但不接受),無知者唯有開始進行思考,否則無解。
0 Comments:
張貼留言